《人民日报》2017年6月22日19版 版面截图
在东莱社区24小时图书馆驿站,志愿者正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念绘本。
购物公园24小时图书馆驿站夜晚灯火通明。 本报记者 张 贺摄
原题:在张家港市,通宵明亮的除了路灯还有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驿站有32家,2016年接待读者92万人次——
不关门的图书馆,可以有!
驿站虽小,能量不小
夜幕降临,霓虹闪烁,张家港市的商业中心购物公园迎来了晚间的客流。在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上,一座24小时不间断开放的小小图书馆如同磁铁般吸引着附近的居民和途经此处的客流。侯春霞就是其中的一员。自从2014年8月购物公园24小时图书馆驿站建成开放,侯春霞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来一次。她说:“从我家走到这儿只要5分钟,吃完晚饭溜达着就过来了,看看书,碰见喜欢的就借回去,特别方便。”
与通常的图书馆不同,24小时图书馆驿站是无人值守的,读者凭市民卡(即社保卡)就可刷卡进入,自主完成从办证到借阅的全过程,还可以在室内看书、上网。室内的灯光、空调等电子设备均为人体感应以及温控感应自动开关,有人进入就打开,读者离开10分钟后就会自动关闭。驿站还配备了图书消毒机以及自动售货机,哪怕再晚,读者在这里也不会饿着渴着。读者也不必担心安全问题,所有驿站都安装了无死角摄像头,与市图书馆专线连接,图书馆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调看视频。
当然,所谓无人值守也并非绝对,在白天8点半至夜里8点半,分三个时段会有志愿者在此为读者提供咨询、求助、图书上架等服务。志愿者陆晓宇说,每到周末,驿站就会爆满,晚来的读者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毕竟这个驿站只有44平方米。就是如此袖珍的驿站,去年共接待读者3.9万人次,平均每天100多位读者光顾。6月6日,记者在驿站里统计,从19点50分到20点20分的半小时内,有十余位读者借还书,他们中有公务员、有退休老人、有外来务工人员、有在校学生、有父女、有夫妻……夜色中,这座通体透明的小小图书馆显得格外晶莹剔透,静谧温馨。
在张家港市,目前像这样的24小时图书馆驿站有32家,其中对外开放的27家驿站,2016年共接待读者92万人次,借还图书42.8万册次,占全市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借还册次的13%,而驿站的藏书量仅为全市的7.9%。
群众对24小时图书馆驿站赞不绝口,市供电公司的读者邵伟在意见簿上写道:“购物公园24小时图书馆驿站环境好,图书流转快,志愿者精神昂扬,为我们喜欢看书的市民提供了满意的服务,值得表扬。”
“以人为本,不要以书为本”
读者的留言充分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环境好、图书流转快、志愿者这三个关键词说出了24小时图书馆驿站受欢迎的秘诀。
“我们之所以搞24小时图书馆驿站,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等利用率不高的难题。”张家港图书馆馆长缪建新说,24小时开放,解决了农家书屋开放时间没保证的问题;总分馆制使驿站源源不断地获得每月200册新书,解决了图书更新的问题;志愿者服务,解决了农家书屋缺少专兼职管理员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一下子就增强了,读者人数迅速增加。”
张家港东莱社区曾经有一个藏书量达1万余册的图书室,但随着社区办公室搬迁了四五次,好多年没有更新图书,慢慢地读者就不来了。2014年,面积达160.8平方米的东莱办事处文化中心24小时图书馆对外开放,全新的1.2万册图书、优雅的阅览室、丰富的阅读活动立刻使这里成为社区的热点,从早到晚,人流不断。6月6日,记者在采访时正赶上幼儿园在这里上绘本阅读课,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绘本故事。社区主任张小燕对记者说,类似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天都有。
“我们调查发现,图书馆驿站的服务半径决定了老百姓愿不愿意来。500米到800米是最佳服务半径,离群众越近,就越受欢迎。”缪建新说,为此驿站在选址上强调了人口密度和客流量,在具体位置上选择了一楼。“所有32家驿站全部建在一楼,这是我们分析了群众心理后作出的决定。必须建在一楼,一点儿障碍都不能有。以前在农家书屋创建时期,不少地方把书屋建在村部办公楼的二层,本来老百姓没事儿就不愿意去政府部门,你还建在二楼,那不更没人去了?”
缪建新分析,24小时图书馆驿站契合了群众的心理,这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人都是喜欢自由和自主的。以前商店货品都放在柜台里,现在超市都改成了开架自选。你回家掏出钥匙就开门进去;在驿站,你掏出市民卡就开门进去。读者来驿站就好像回家,所以他愿意来。图书馆一定要以人为本,不要以书为本。”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被媒体诟病的农家书屋的书不对群众需求的问题竟然也顺带着解决了。购物公园24小时图书馆驿站的管理员沈蓉蓉说:“一开始,我们驿站的书比较单一,我们也不知道读者究竟喜欢什么书,但因为是全市通借通还,不少读者在其他驿站借的书也在我们驿站还,这个量已经超过我们每月200册流转的新书3倍多,来我们驿站的读者就发现这些其他驿站的书挺好看,就都借走了,毕竟这些书是经过读者挑选的,有的还流转了不止一个驿站。”
另一个让人意外的是,真的有读者在半夜或凌晨来图书馆。“你看看昨天夜里12点还有8个读者来借书,凌晨2点钟还有4个读者。”6月5日夜里8点,缪建新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指着屏幕上的实时统计数据对记者说,“以前没有24小时图书馆,谁能想到读者还有晚上借书看书的需求。”
志愿服务是低成本运行基础
在张家港永联村24小时图书馆驿站里有一个小小的咖啡馆,在黑板上,咖啡和饮料的价格标示的不是人民币而是红色的心形图案,一杯咖啡需要两颗心。“只要你在我们这儿做一个小时的志愿者就能攒一颗心,两个小时就能换一杯咖啡,我们24小时驿站除了一位专职图书管理员之外,全部工作都是由志愿者来做的。”永联村党委办主任胡文俊说。
实际上,24小时图书馆驿站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一个热门平台。“每次在群里招募志愿者的时候,都是秒杀,手稍微慢一点儿,就抢不到了。”金港镇山北村镇山小区居委会主任高荣说,目前镇山小区24小时图书馆驿站有200多名志愿者,以“每天奉献2小时”的方式,来打扫卫生、整理书籍、举办阅读活动。
志愿者年晓清老家在安徽,只上过一年半学,但如今她是小区山北村国学苑的负责人,自学认字读书的她每个月都要开三次读书会,30多人一起研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她说:“小时候家里穷,想看书没有书,现在在24小时驿站里想看什么书就有什么书,我在这儿当志愿者,大家一起读书交流,特别开心。”
据介绍,在张家港,志愿者们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攒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享受免费体检、子女入学等优惠。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张家港志愿者队伍日益扩大。而24小时图书馆驿站环境优雅、书香氤氲,对许多喜欢看书的志愿者而言是不二之选。购物公园驿站的志愿者陆晓宇已经攒了2000多个积分,意味着3年来她义务为读者工作了2000多个小时。“我自己开公司,时间上比较自由,又很爱看书,所以就一直在这儿做志愿者。”陆晓宇说。
“志愿服务不仅仅为广大市民奉献爱心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客观地讲,也大大降低了24小时图书馆驿站的运营成本,使得驿站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缪建新说,如果建传统的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就算只配备两个管理员,按目前每人每年5.8万元工资也要11.6万元。但无人值守和志愿服务使得24小时驿站每年仅需支出1.4万元的电费和2400元的上网费。“24小时图书馆驿站的成本比较低,我们算过,一个驿站一年在每位读者身上花的成本不过4毛钱左右,下一步,我们希望能把张家港所有150余家农家书屋全部改造成24小时驿站。”缪建新说,“到那时,你会看到,在张家港的夜里永远明亮的除了路灯,还有图书馆。”